近期西安的鼠疫是如何染上的
鼠疫的學名叫流行性出血熱,又叫做腎綜合癥出血熱,由漢坦病毒引起,經老鼠傳播,是一種以發熱、出血、腎損害為主要癥狀表現的嚴重急性傳染病。感染后如果能夠早發現、早休息、早治療,可顯著降低重癥率和病死率。
在我國,致病型漢坦病毒主要為黑線姬鼠所攜帶的漢灘型病毒和褐家鼠所攜帶的首爾型病毒,除了這兩種老鼠外,雖然幾乎所有常見的老鼠種類都曾檢出過漢坦病毒,但它們幾乎不傳播疾病,傳播疾病的主要是野生老鼠。流行性出血熱是自然疫源型傳染病,是在自然界中長期存在的,我國是主要流行區之一。我國除青海外,其他省份均有病例報告,東北三省、山東、陜西、河北、湖北等省發病率較高。在我國,流行性出血熱主要暴發于春季農作物種植的時候,另一波暴發出現于秋季。那時,農民們投入到秋收中,他們可能因為睡在關閉不嚴的有野生老鼠出沒的屋內而暴露于漢坦病毒。以下是感染上出血熱的幾種可能:
首先,周圍必須有感染漢坦病毒的鼠類,然后才導致人感染流行性出血熱。人通常在封閉的、通風不良的建筑中或在打掃時通過老鼠排泄物的氣溶膠而感染病毒。漢坦病毒可在感染鼠類的尿液、糞便和唾液中存在,在肺中濃度最高。
當含有漢坦病毒的鼠尿液和糞便被攪起,漂浮到空氣中時,人可通過呼吸吸入含病毒的氣溶膠而感染。
通過接觸含有病毒的鼠尿液、糞便或鼠窩,再觸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嘴巴等粘膜而感染。
通過被鼠咬傷而感染,或者通過被鼠類體表螨類等寄生蟲叮咬而傳播。人與人之間的直接傳播非常罕見,僅國外出現過一例。
可見,防范鼠疫出現關鍵是控制住老鼠密度及老鼠活動范圍。出現鼠類侵擾問題,可咨詢廣州滅鼠服務熱線:020-8764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