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除蟲菊酯的毒性
在我們日常用到的滅蚊產品中,無論是固體的還是液體的,里面的有效成分絕大多數都是除蟲菊酯。人們覺得這名字里有個菊字,就認為是植物中提取的精華,那就錯了。
最初的天然除蟲菊酯類物質,確實是從菊科植物除蟲菊中提取出來的,不過這種結構復雜的化合物,一到空氣中就會發生變化,喪失作用。在上世紀中葉,化學家人工合成了具有類似化學結構且殺蟲效力相當的物質,這些物質更穩定,結構更簡單,適于大規模生產和應用。因為,“相貌”相似所以沿用了“菊酯”這個名字。
雖說是人工合成的,并且殺蟲速效,但是對人的影響卻不大。其中奧秘還是要看它的攻擊原理:擬除蟲菊酯是一種神經性毒劑,它可以與細胞膜上掌管鈉離子進出的蛋白質結合,從而讓這些細胞喪失傳遞神經電信號的能力,最終導致昆蟲麻痹死亡。
那么除蟲菊酯這種東西用在人體上會怎樣呢?其實同昆蟲的蛋白質相比,人體細胞膜上的蛋白對擬除蟲菊酯的敏感度要低得多。有實驗表明,藥量增加到對昆蟲劑量的4500倍左右時,人體細胞膜的蛋白才會做出反應。這樣一來,我們就能安心點著蚊香睡覺了。當然,有些劣質的蚊香中添加禁用成分如DDT、666之類的殺蟲劑,那就要當心點了。
除了滅蚊,驅蚊花露水和驅蚊貼也比較多人使用,這類產品主要成分是同樣無色(或者有淡褐色)無味的驅蚊胺。這種成分并不是什么新產品,它是美國在上世紀40年代作為軍用驅蚊劑開發出來的。不過,一直以來對其作用機理一直沒有完全搞清楚。目前,公認度最高的說法是,因為這種物質牢牢掌控了蚊子的“鼻子”,從而讓它們喪失味覺,無法判斷出我們皮膚的方位。至于安全性,在將近60年的使用中,還沒有危害報道。只要在合理的使用劑量之內,大可放心。
蚊蟲季節,需要滅蚊防蚊產品或相關服務,請聯系廣州滅蚊服務熱線:020-87648182
相關資訊
同類文章排行
最新資訊文章
您的瀏覽歷史
